ITIL在中國落地還很遙遠 |
發(fā)布時間: 2012/9/11 21:10:08 |
ITIL的概念在20世紀80末年代被提出,源于CCTA開發(fā)的一套IT服務管理標準庫。ITIL把各個行業(yè)的IT管理方面的最佳實踐歸納起來變成規(guī)范,旨在提高IT資源利用率和服務質量。ITIL自1980年代開始發(fā)展,經過行業(yè)專家、顧問和實施者的共同努力,已經成為IT服務管理領域最佳實踐事實上的國際標準。在IT界,ITIL猶如一盞方向標,引導著各大網絡管理軟件廠商在IT服務管理的道路上前行。直至達到ITIL所規(guī)定的標準、目標。 從1999年到2004年,是ITIL概念引入中國的初始階段,國內開始啟用IT服務管理概念。從這個層面上說,ITIL只是一個舶來品。從ITIL的概念的出現(xiàn)、作為一個標準的啟用到在中國的傳播、興起,中間一共是10年時間,這么大的時間跨度是不可忽視的。也就是說,國內的ITIL概念和應用比國外整整晚了十年。 盡管在2004年到2007年三年間,國內對ITIL的認識不斷在發(fā)生著變化,經歷了從“理念很好,落實很難”的觀望階段到“標準指導,摸索實踐”的轉變。直至現(xiàn)在,中國界內對于ITIL理念還是處在摸索階段。國內真正能夠實現(xiàn)ITIL標準的軟件廠商是幾乎不存在的。作為剛剛引進和發(fā)展的概念,國內對ITIL的理解還很不全面,基本上都是只是看到了ITIL這座大冰山的一角。盡管國內互聯(lián)網和IT技術在以不可思議的高速度向前發(fā)展,然而對于ITIL,還處在初級階段。 “ITIL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(tǒng)。”游龍科技的項目經理趙琛宇如此說道。IT服務管理是ITIL框架的核心,它是一套協(xié)同流程(Process),并通過服務級別協(xié)議(SLA)來保證IT服務的質量。它融合了系統(tǒng)管理、網絡管理、系統(tǒng)開發(fā)管理等管理活動和變更管理、資產管理、問題管理等許多流程的理論和實踐。 不僅是對設備、各個組件、流程的管理,它還包括了對人在實行IT運維時行為的管理和規(guī)范。ITIL的定義如此廣泛復雜,絕不是其中的一個管理流程和系統(tǒng)能夠代替的。 以其中的變更管理來說,什么樣的行為能夠叫變更?從大的來說,服務器的歸置,從小的來說,一根網線的更換,這都是一種變更。而變更管理要做到的就是對大到小的變化的全面的監(jiān)測。不僅如此,還有發(fā)生這種變更后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,這也是變更管理應該包括的。若是變更是錯誤的,怎樣把變更消除,而這次錯誤的變更造成的損失是多少?都是變更管理的范圍。 目前國內的ITIL概念的實現(xiàn)基本都只是ITIL的一部分。猶如盲人摸象一樣,只摸到大象的一條腿、一個耳朵或者只是鼻子,就肯定地說大象就是那個樣子。以偏蓋全,是國內在ITIL理念方面所犯的通病。國內軟件廠家能做的是在開發(fā)時盡量向ITIL靠攏,游龍科技也正在努力的靠近ITIL這座神秘的大冰山。每一次開發(fā)時的小進步都意味著向ITIL又近了一步。一步一步、腳踏實地的不斷向著ITIL所指方向前進,最終會達到目的。 現(xiàn)階段,中國軟件開發(fā)廠商還正處在蹣跚學步的孩童時代,想要長成ITIL標準的成人,還要花費一段很長的時間。總體來說,整個中國軟件行業(yè)還有很大的發(fā)展空間。 本文出自:億恩科技【prubsntakaful.com】 |